本实验室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等平台,为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现有学术队伍5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5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50人。拥有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青岛市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杰青和优青各1人,青岛市拔尖人才2人,青岛西海岸新区拔尖人才4人,已形成了一支院士带领下的以中青年教授、副教授为学术骨干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实验室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目前已形成深部矿山地质与灾害防治、深部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地球化学以及深部成矿作用与动力学研究等四个较为稳定的、颇具一定知名度的研究方向。“十三五”期间,完成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2项,企业科技服务、咨询项目362项,科研经费1.3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6项,出版著作和教材12部,发表科技论文486篇,其中SCI、EI收录396篇,获得发明专利11项。
实验室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聘请2位院士作为特聘教授,12名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6名技术专家作为客座教授,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主办国内学术会议5次,参加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研讨会120余人次。培养博士后10人,博士生38人,硕士生585人。
取得了一系列主要研究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主要标志性成果有:
(1)深矿井水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治研究。尤其在深井采煤工作面底板动态监测及水害防治方面,系统研究了深矿井煤层底板破坏规律,底板突水规律和水害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成果在新汶、莱芜、兖州、肥城等多个矿区推广应用,解放深部受水威胁煤层储量数百万吨,经济效益数亿元。
(2)深层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针对我国深部油气藏勘探的技术难题,提出了深层油气藏负向构造油气成藏、继承性隆起持续多期多向成藏等成藏模式,完善了陆相断陷盆地深部复杂油气藏勘探的方法体系。成果在渤海湾、松辽、苏北等多个含油气盆地推广应用,新增产值数亿元。
(3)含煤系统及深部煤系煤层识别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开展了新能源矿产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研究。构建了我国能源地质特色的含煤系统理论和时空格架;提出了深部煤系与煤层的综合识别方法、新的成煤模式。成果用于勘探实践,在琼东南盆地、济阳-临清坳陷等促进了深部3个大型油气田的发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实验室主任:魏久传教授
联系人:尹会永教授
邮箱:huiyongy@sd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