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奔腾入海。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状况,以青春之力护绿母亲河,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月28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地之光”志愿服务队护绿母亲河小分队,以“守绿护绿青春行动、助力黄河生态保护”为主题,走进全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现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团队成员来到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建设的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现场,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在黄河流域生产实践中的落实落地。该项目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项目分为齐鲁石化捕集二氧化碳、胜利油田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两个部分。齐鲁石化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捕集起来,注入胜利油田地下油层,把原油“驱赶”出来,同时就地封存,实现减碳、增油双赢。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预计15年可增油300万吨,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首先,团队成员来到CCUS项目齐鲁石化首站监控室,了解二氧化碳捕集及管道输送情况。技术人员现场讲解了如何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开展二氧化碳补集及全国首条百公里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情况。通过了解,这条管道全长109公里,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每年可将170万吨捕集的二氧化碳输送到胜利油田的油藏进行封存驱油,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安全性,年可减少车辆运输4万辆次,减少运输环节二氧化碳排放0.4万吨。
在CCUS注采现场——高946平台,现场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注入、采出情况及充分运用气水交替、混相区等进行驱油的CCUS先进技术。同时,介绍了利用智能化无人机巡护、光伏、光热等先进技术提高智能化、清洁化管理的情况,通过深入了解CCUS注入封存情况,使大家切身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基层的落地实践。
在CCUS集输处理现场——樊128处理站,讲解员介绍了站内主要设备设施,站库功能等,并讲解了采出的二氧化碳如何进行分离后再注入的全过程。同时,介绍了国内首台套微正压密闭脱碳器、采出水气提撬和多重聚结水处理装置等多个国内领先技术设备,实现绿色清洁生产,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实践,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作为央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做出的积极贡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同学们更应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在守绿护绿、建设美丽中国,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扛起青春担当、展现青春作为,贡献新时代青年力量。
(通讯:王艺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