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支部设置
    • 工会工作
  • 师资队伍
    • 师资总览
    • 教师队伍
    • 外聘专家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本科教学
      • 工程教育认证
      • 刘宝珺地学创新实验班
      研究生教育
      • 学位点简介
      • 培养方案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联合培养
      博士后教育
      • 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 合作导师
      • 博士后招聘
  • 科学研究
    • 科研方向
    • 科研团队
    • 科研成果
    • 学科平台
    • 实验服务
  • 学团工作
    • 学团动态
    • 我的学长学姐
    • 就业工作
  • 人才招聘
  • 合作交流
    • 校友之家
      • 校友会简介
      • 校友联络办公室
      • 校友动态
      • 班级合影
      对外合作
      • 交流动态
      • 产学研基地
  • 地科人
    • 校友
    • 教师
    • 在校生

学术动态

我院栾锡武教授在Tectonics发表印缅造山带碰撞时间与演化重要成果

  • 作者:管理员
  • 浏览次数:

西缅甸地体(WBT)是一个小型地体,东与亚洲Sibumasu地块接壤,西与印缅山脉(IBR)接壤,IBR是印度洋岩石圈在亚洲下方俯冲时形成的一个折返出来的增生楔。了解该区域的地质历史,对于重建特提斯洋闭合和印亚碰撞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栾锡武教授同英国、德国、巴拿马、意大利、巴西、缅甸等等多国科学家合作在缅甸印缅山脉、缅中盆地进行了多条剖面100多个站位的地质采样分析,对样品开展了岩相学分析、碎屑锆石U-Pb和Hf分析、金红石U-Pb分析和Sr-Nd全岩分析等多技术物源研究,确定了亚洲沉积物质首次进入缅甸中央盆地是发生在晚始新世和早渐新世之后,进而限定了西缅甸(WBT)-亚洲地体的碰撞时间;以及对印缅山脉(IBR)进行了低温热年代学分析,厘定了渐新世-中新世之交的折返时期,对IBR的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记录了早中始新世和渐新世-中新世之间两个时期的折返,推断始新世折返事件可能与 WBT 与印度地块的碰撞有关,而后来的渐新世-中新世之间的折返事件可能与沉积物供应增加所导致的楔形动力变化有关。

该成果发表在Tectonics(2022一区,影响因子5.26)之上。第一作者系国际知名科学家Njman 教授,通讯作者为栾锡武教授。

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21TC007057

(通讯员:乔江浩)

缅甸地质图以及研究区域图

锆石U-Pb和Hf数据分析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地址:山东省青岛黄岛区前湾港路579号
  • 邮编:266590
  • 邮箱:skddkxy@sdust.edu.cn
  • 电话:0532-8605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