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支部设置
    • 工会工作
  • 师资队伍
    • 师资总览
    • 教师队伍
    • 外聘专家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本科教学
      • 工程教育认证
      • 刘宝珺地学创新实验班
      研究生教育
      • 学位点简介
      • 培养方案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联合培养
      博士后教育
      • 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 合作导师
      • 博士后招聘
  • 科学研究
    • 科研方向
    • 科研团队
    • 科研成果
    • 学科平台
    • 实验服务
  • 学团工作
    • 学团动态
    • 我的学长学姐
    • 就业工作
  • 人才招聘
  • 合作交流
    • 校友之家
      • 校友会简介
      • 校友联络办公室
      • 校友动态
      • 班级合影
      对外合作
      • 交流动态
      • 产学研基地
  • 地科人
    • 校友
    • 教师
    • 在校生

学术动态

我院程燕君副教授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上发表

  • 作者:管理员
  • 浏览次数:

近日,我院矿产地质系青年教师程燕君副教授为第一作者的科研成果“Cen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offshore Chinese Basins and its response to geodynamic processes of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al Margin”,在地球科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地球科学评论》,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

中国近海盆地位于东亚陆壳和西太平洋洋壳的过渡地带,所在区域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由古亚洲洋构造系和古特提斯构造系向太平洋构造系转换,中国近海盆地作为东亚洋-陆转换带上重要的盆地,记录了和东亚大陆边缘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体制演变的物质信息,因此该区不仅是研究东亚大陆边缘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的天然实验室,而且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从而持续激发着科学家的广泛研究兴趣,关于中国近海各盆地差异演化特征及其对东亚陆缘动力地质过程的响应特征是重要的研究热点。

该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渤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等中国近海新生代不同类型盆地的结构特征及差异演化过程,探讨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了浅部盆地结构对深部动力机制响应的模式图,并进一步结合全球板块动力学演化模型,重建了东亚地区新生代以来演化过程,明确了新生代来中国近海各盆地演化过程对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各地质事件的响应。

程燕君副教授致力于含油气盆地构造解析及磁性地层学等方向的研究,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吴智平教授的科研团队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已在《中国科学》、《Tectonophysics》、《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地球科学》等国内外学术主流期刊上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

(通讯员:王东东)

渤海盆地结构及成盆动力模式

东海盆地结构及成盆动力模式

南海周缘盆地结构及成盆动力模式

论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sd/article/S0012-8252(22)00224-0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地址:山东省青岛黄岛区前湾港路579号
  • 邮编:266590
  • 邮箱:skddkxy@sdust.edu.cn
  • 电话:0532-8605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