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支部设置
    • 工会工作
  • 师资队伍
    • 师资总览
    • 教师队伍
    • 外聘专家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本科教学
      • 工程教育认证
      • 刘宝珺地学创新实验班
      研究生教育
      • 学位点简介
      • 培养方案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联合培养
      博士后教育
      • 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 合作导师
      • 博士后招聘
  • 科学研究
    • 科研方向
    • 科研团队
    • 科研成果
    • 学科平台
    • 实验服务
  • 学团工作
    • 学团动态
    • 我的学长学姐
    • 就业工作
  • 人才招聘
  • 合作交流
    • 校友之家
      • 校友会简介
      • 校友联络办公室
      • 校友动态
      • 班级合影
      对外合作
      • 交流动态
      • 产学研基地
  • 地科人
    • 校友
    • 教师
    • 在校生

教师队伍

倪金龙

  • 作者:管理员
  • 浏览次数:

基本情况

姓名:

倪金龙

性别:

男

职务:


职称:

教授

所在系别:

地质系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电话:


Email:

nijlqd@163.com

详细情况

所在学科专业:

构造地质学

所研究方向:

地球动力学、岩石流变学

教育经历:

1994-199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8-200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4-2006,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1-2004,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任团委书记,讲师。

2006-2009年,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副教授。

2009-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博士后。

2011-至今,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副教授、教授。

科研项目:

1)2025-2029年,印度-欧亚大陆汇聚带地壳变形与动力学:藏东南滇西新生代变形构造解析,5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二级课题,项目负责人;

2)2021-2025年,胶东半岛鹊山变质核杂岩剥蚀隆升与金成矿作用,65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3)2018-2022,中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的变形规律及机制研究-以胶南造山带为例,15万元,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著作教材:

1)倪金龙,刘俊来.2023.《显微构造地质学在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中的应用—以排山楼、河台金矿床为例》,地质出版社

2)倪金龙,2021.《华北东缘典型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克拉通破坏研究的意义》.地质出版社

3)《普通地质学》,副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4;

4)《中国地质学》,副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19

学术论文:

1)Ni J, Wang, R, Liu, J, Wang, Z, Li, C, Ji, L. 2024. Paleo-Pacific plate subduction direction change (122–118 Ma): Insight from late kinematic plutons in the Wuli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Jiaodong Peninsula, eastern China. GSA Bulletin. 136: 3705-3734.

2)Ni J, Liu J, Sun Y, Shi X and Li S. 2019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strain and kinematic vorticity of the Wulian detachment fault zone, Shandong Peninsula,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62(9): 1399-1415

3)Ni J, Liu J, Wang J, Tang X,Wang Z, Li Z and Li D. 2019b. Ductile shear deformation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Hetai goldfield of the Yunkai Massif, South China Block. Geological Journal, 2019(54): 929-945

4)Ni J, Liu J, Tang X, Shi X, Zhang HandHan S. 2016a. Geochemical fingerprints and pebbles zircon geochronology: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venance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Lower Cretaceous sediments in the Zhucheng Basin (Jiaodong peninsula, North China). Journal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125(7): 1-25

5) Ni J, Liu J, Tang X,Yang H, Xia Z and Zhang T. 2016b. Early Cretaceous exhumation of the Sulu orogenic belt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eastern Eurasian tectonic extension: Insights from the newly discovered Wuli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eastern China.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173(3): 531-549

6)Ni J, Liu J, Tang X, Zhao C and Zeng Q. 2014. Evolution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of the Paishanlou gold deposits, western Liaoning,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7(4): 600-613

7) Ni J, Liu J, Tang X, Yang H, Xia Z and Guo Q. 2013. The wuli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A newly discovered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along the sulu orogenic belt, eastern china.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4(3): 297–313

获奖情况:

1) 2024年,山东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2)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主讲的《构造地质学》获国家一流课程、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2022年,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4)2021年,山东科技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主讲的《构造地质学》获山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5)2019-2021年,三次荣获山东科技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6)2015年,第二届山东省微课比赛二等奖;

7)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

社会兼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地址:山东省青岛黄岛区前湾港路579号
  • 邮编:266590
  • 邮箱:skddkxy@sdust.edu.cn
  • 电话:0532-8605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