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支部设置
    • 支部风采
    • 工会工作
    • 党员活动室书目
  • 师资队伍
    • 优秀人才
    • 师资总览
    • 教师队伍
    • 外聘专家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本科教学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刘宝珺地学创新实验班
      研究生教育
      • 学位点简介
      • 培养方案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联合培养
      博士后教育
      • 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 合作导师
      • 博士后招聘
  • 科学研究
    • 科研方向
    • 科研团队
    • 科研成果
    • 学科平台
  • 学团工作
    • 学团动态
    • 我的学长学姐
    • 就业工作
  • 人才招聘
    • 师资招聘
    • 博士后招聘
  • 合作交流
    • 校友之家
      • 校友会简介
      • 校友联络办公室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班级合影
      对外合作
      • 交流动态
      • 产学研基地
      • 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
  • 地科人
    • 校友
    • 教师
    • 在校生

教师队伍

谢 俊

  • 作者:管理员
  • 浏览次数:

基本情况

姓名:

谢俊

性别:

男

职务:

/

职称:

教授

所在系别:

矿产地质系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电话:

13708962993

Email:

xiejun0532@163.com

详细情况

所在学科专业:

石油地质、油气田开发

所研究方向:

油藏描述、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设

教育经历:

2001-2004,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学专业,博士生,获博士学位;

1993-1993,西安石油学院油气藏开发工程专业,硕士生,获硕士学位;

1989-1993,西安石油学院石油矿产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2—现在,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2005—2008,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96—2001,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工程师。

科研项目:

自“十五”以来,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专题2项,2011年、2016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2011年获得“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的资助。先后在胜利、吉林、辽河、华北、中原、长庆、南阳、江苏、中海油上海分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等油田完成重点科技攻关课题80余项。代表性项目如下:

1. 2017—2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碳酸盐岩地下储气库多重介质储层强注强采流体多尺度运移机理(62.0万元,项目负责人)

2. 2012—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孔介质中原油析蜡机理及考虑岩石比表面的蜡沉积动力学模型(62.0万元,项目负责人)

3. 2011—2015,中海石油(中国)上海分公司重大科技攻关:丽水凹陷层序地层结构模型及储层预测(239.5万元,项目负责人)

4. 2017—2018,中海石油(中国)天津分公司重大科技攻关:垦利16-1油田沙三下段储层特征及开发策略研究(139.2万元,项目负责人)

5. 2015—2016,中海石油(中国)天津分公司重大科技攻关:渤中28-2南油田水平井网注采对应研究及剩余油主控因素分析研究(104.5万元,项目负责人)

6. 2014—2014,中海石油(中国)天津分公司重大科技攻关:绥中36-1油田差储层综合研究(99.5万元,项目负责人)

7. 2013—2013,中海石油(中国)天津分公司重大科技攻关:埕北油田东营主力精细油藏描述及采收率研究(117万元,项目负责人)

8. 2011—2012,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板中南、板中北地下储气库地质建模与油藏数值模拟(75万元,项目负责人)

9. 2011—2012,中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大情字井油田开发效果分析及潜力评价(80万元,项目负责人)

10. 2011—2012,中石油吉林油田公司,黑46区块地质模型优化及CO2驱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中石油吉林油田公司(80万元,项目负责人)

学术论文:

在国内外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有40余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代表性论文如下:

1.Jun Xie, Xiao Hu, Hui-zhen Liang.Cold damage from wax deposition in a shallow, low-temperature,and high-wax reservoir in Changchunling Oilfield. Scientific Reports(2020),DOI:10.1038/s41598- 020-71065-z【SCI收录】

2.Xie Jun, Zhang Wei.Discussion on Particularities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in Later Development of Reservoirs.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7.8,Vol.18【SCI收录】

3.Yajun Duan,Jun Xie*, Baichuan Li, Mengqi Wang, Tianqi Zhang & Yawei Zhou. Lit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Rocks in the Lower Shahejie Formation of the South of Laizhou Bay Depression, Bohai Sea, China. Carbonates and Evaporites (2020). ISSN 0891-2556 Volume 35 Number 2. DOI 10.1007/s13146-020-00583-8:35-55【SCI收录】

4.Mengqi Wang,Jun Xie*, Fajun Guo, Yawei Zhou, Xudong Yang and Ziang Meng. Determination of NMR T2 Cutoff and CT Scanning for Pore Structure Evaluation in Mixed Siliciclastic–Carbonate Rocks before and after Acidification. Energies 2020, 13, 1338; doi:10.3390/ en13061338,1-29【SCI收录】

5.Meng-Qi Wang,Jun Xie*, Qiang Zhang. Characteristics and sedimentary model of a reticular shallow-water delta with distributary channels: lower member of the Neogene Minghuazhen Formation in the Bozhong area of the Huanghekou Sag, China.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9) 12:760,https://doi.org/ 10.1007/ s12517 -019- 4928-5【SCI收录】

6.谢俊,潘芝平,王亚洲,梁会珍,王皆明,王金凯.板876地下储气库水砂体评价与扩容利用,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20,50(2):100-107【中文核心】

7.谢俊*,梁会珍,郭睿等.碳酸盐岩储气库多轮次强注强采流体互驱机理研究现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8,48(6):88-95【中文核心】

8.谢俊,张金亮,梁会珍.濮城油田沙二上1砂组末端扇沉积体系研究.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8,30(2)【中文核心】

9.谢俊,张金亮,梁会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沉积相与沉积模式研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8,23(2)【中文核心】

10.谢俊,张金亮,刘宝珺.英吉苏凹陷天然气藏成岩演化模式及成藏机理.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8,23(3)【中文核心】

著作教材:

出版教材和专著5部(主编4部,参编1部):

1.《剩余油描述与预测》,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北京

2.《储层沉积相》,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北京

3.《油田开发地质学》,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北京

4.《河流储层构型和建模技术》,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北京

5.《气藏型储气库注采运行优化技术》,参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7,北京

获奖情况: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代表性成果如下:

1.2012年,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浅层复杂油气藏精细勘探开发技术及推广应用;

2.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敏感出砂断块油藏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与应用;

3.201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深部复杂岩性油藏有效识别技术与精细勘探方法;

4.201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油气储层精细表征技术及其在高精度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5.2010年,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副省级),深部复杂油气藏形成机理与评价技术;

6.2009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济阳坳陷深层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有利目标预测,排名第3;

7.2009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深部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流体实时监测评价;

8.200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济阳坳陷深层精细勘探和油气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9.2009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胜利探区地层异常压力分布规律及随钻评价方法研究;

10.2007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砂砾岩油藏精细勘探技术与勘探实践;

社会兼职:

2009—现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信息技术委员会委员

2009—现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通信技术委员会委员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地址:山东省青岛黄岛区前湾港路579号
  • 邮编:266590
  • 邮箱:skddkxy@sdust.edu.cn
  • 电话:0532-86057219